GB/T 24420
《GB/T 24420-2009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 [1]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于2009年12月1日起实施。
在引言中,标准委员会提出,供应链风险意识应当是整个组织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委员会认为“通过明确供应链环境信息、充分识别供应链风险,同时,运用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和应对,供应链风险管理能有效的识别和管理与现有的供应商或新的供应商开展业务时所发生的风险,并确定必要的控制水平。”另外,委员会认为组织可以通过“结合采购产品和供应商的风险因素,以及自身的风险管理目标来进行供应链风险管理”,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持续稳定。
那么,供应链风险管理(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过程为:
1. 明确供应链环境信息(包括供应链内外部的环境信息);
2. 风险评估,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价;
3. 风险应对,组织应制定措施计划已处理不可接受的风险;
4. 执行监督和检查,实现持续改善。
在这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组织都应该与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和协商,包括组织内外部与采购过程相关的人员。
[1] 按标准前言说明,该标准是在“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的指导下,参考了国际航空航天质量标准(IAQS)9134、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标准SAE ARP 9134和欧洲航空航天工业协会标准AECMA EN 9134《供应链风险管理指南》等标准的技术内容。
[2] 标准把供应链定义为: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可包括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商、内部配送中心、分销商、批发商以及联系最终用户的其他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