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 着重对以下方面执行威胁评估(Threat Assessment):恐怖、走私、人口贩卖、有组织罪犯或其他可能促使产生这些威胁的情况,并对这些评估做出级别判断: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
打击以上恐怖行为必须依靠各国政府,因此,以上内容可以理解为,它是指企业所处国家的风险级别。美国等西方国家及一些机构将世界各国按照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排定,中国被认定为中度风险,与阿根廷、南非、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和泰国等国家并列;而美国和欧洲大多数国家及韩国、日本、越南、秘鲁等国家被认定为低风险;至于近几年有过动乱的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土耳其和孟加拉、埃及、海地、约旦、印尼等国家则被认定为高风险
[1]。
但凡事物都有个轻重缓急之分——因为进口商的采购源可能不止一个国家,或者其整个供应链使用到的服务商可能来自多个国家——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做好反恐工作,进口商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审核工作,因此,国家风险级别就成为一个划分其工作侧重点的主要依据。
应该注意的是,每个国家的级别都不是固定的,它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若进口商希望能够与时俱进,则必须时时留意相关网站的排名或咨询当地有关机构。
III. 按照C-TPAT最低安全要求(C-TPAT Minimum Security Criteria),执行薄弱环节评估(Vulnerability Assessment),并对评估结果做出级别判断: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举例来说,进口商可以将C-TPAT的最低要求定义为零容忍项目,如果供应商没有达到任何一项,哪怕其他项目做得再好,也都将被列为“高风险”
[2]。
进口商可以对供应商执行问卷调查快速地“摸底”,了解哪些项目是供应商的短板之后,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