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P
PIP(Partners in Protection),即伙伴计划,其发展历史比C-TPAT早,甚至还早于“9·11”。
1995年,为促进及增强商业公司对海关条例的理解和遵从,加拿大海关当局推出了PIP;不过,在“9·11”之后,PIP项目的重心转为贸易安全,敦促各商业会员企业采取各项措施以提高供应链安全。与此同时,海关当局还推出了安全问卷,以帮助企业识别供应链风险。
2002年之后,PIP成为加入FAST项目的一个先决条件,突出显示了PIP的作用。
2008年,加拿大海关在配合PIP项目推出一系列措施之后,PIP项目的作用更是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这一系列的措施包括:要求企业符合最低安全要求并接受强制性的实地检验,制定了对会员资格的拒绝、取消和相关手续的程序及规定,以及推出了自动的申请流程。可以肯定的是,通过逐步增强PIP的作用,加拿大海关得以更紧密地与企业联合防止恐怖活动,而这也使得PIP能够与国际上的AEO、C-TPAT等项目互相匹配,与其他国家实现项目互认,例如,PIP与日本、韩国的AEO互认等等。
由于地缘及许多原因,加拿大和美国互相给予对方出口货物最大的通关便利,并且互相认可彼此的海关商贸项目。企业只需获得PIP或C-TPAT认证,即可获得加拿大及美国海关的共同认可,从而获得快速通关的好处。从2011年起,沃尔玛加拿大商店的供货商也需要通过PIP或C-TPAT第三方认证才获准向沃尔玛供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零售或品牌商效仿这一做法,因此,中国的出口企业有必要提前做好审核准备,以达到或超越C-TPAT或PIP或AEO等项目的要求,争取快速通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