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有的放矢”,只有知道你的审核目的是什么,你才知道该如何去审核或审核哪些项目。如果不知道,审核就会盲目,没有方向、没有头绪、也没有侧重点。
审核可能有以下目的:
a) 为了向进口国海关证明其履行了会员义务。加入C-TPAT或者AEO等的企业,都需要履行其会员义务,而审核供应链则是其中之一。
b) 为了向进口国海关证明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审核是管理供应链的有效手段,凭借审核来优胜劣汰,保证使用的供应商都符合最低保安要求。
c) 了解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制造商等供应商是供应链的一部分,审核能帮助识别供应商的恐怖袭击风险,判断其供应链是否能够免于恐怖袭击、持续稳定地供货。
d) 为了确保货物的完整性。客户只需要货物,它不希望制造商提供的货物藏有炸弹或核武器或核材料或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导致它的生意受到影响。它需要知道它的供应商是如何管理它的采购、生产和货运的,如此它才能够判断它的供应商是否有能力确保货物的完整性。
e) 增强供应商应对恐怖袭击的能力。通过审核发现的问题,客户能够有针对性地督促供应商持续改善;而通过观察供应商的操作实践,客户得以不断完善“最佳操作实践指引”,引导提高供应商的反恐意识及能力。
一次审核可能有多个目的,就目前来说,“履行其义务”及“确保货物的完整性”是最首要的目的。因此,审核时应该思考这两个问题:制造商需要怎么做才能够保证货物的完整性?哪些工作与货物的完整性相关?如此,审核时就能够撇开无关紧要的项目,从而在众多的细节中拨云见日,找到真正需要的东西,完成一份出色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