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气候变化是一个得到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也是各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共同挑战。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并确定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的二氧化碳要降低40%至45%,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达到15%,同时还要增加森林碳汇。2012年伊始,“碳交易”成为热门词汇。1月上旬,国家相关部委正式宣布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及深圳等7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国内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标志着国内碳交易开始实质性的启动,积极探索建立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广东省作为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通过不懈努力,试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2年9月11日,广东省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同日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正式成立,作为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在此之前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首批九大行业827家企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这标志着广东省的交易试点工作已从制度设计阶段转向实际操作阶段。
本材料由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和中山大学低碳科技与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编制,力图通过简明易懂的语言解读当前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概貌,并结合国外最佳实践、国内政策趋势解读和相应的案例分享,立体式地介绍并解答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议题,希望对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的企业及其他相关利益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最后,在此感谢英国外交与联邦事务部中国繁荣战略项目基金(Prosperity
Strategic Programme Fund)、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本材料编制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