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的别名
社会责任有着诸多别名,例如:英文有Social Compliance或Social Accountability, Social &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SER), Code of conduct(COC)又或者Code of Vendor Conduct(CoVC), Code
of Practice(COP), Code of Ethics(COE)还有International Labor Standards(ILS), Terms
of Engagement(TOE), Terms of Commitment(TOC), Standards of Vendor Engagement(SoVE)等等;译成中文有社会责任、商业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供应商守则和采购准则等等。
因之而产生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审核,也有许多叫法,例如:社会责任审核(评估)Social Compliance Audit(或Social Audit)、全球合规审核Global
Compliance Audit、人权审核(评估)Human Rights Audit、验厂Factory Audit、工厂认证Factory Certification、商业道德审查Code
of Conduct Audit等等。
与之关联的采购也产生了许多新名词,例如Ethical sourcing(富有道德的采购), Responsible sourcing(负责任的采购),Green
procurement(绿色采购)等等。它们是指:在采购活动过程中,以社会责任审核结果为依据来挑选供应商,并只向那些表现良好或者优秀的供应商进行采购。
相应地,各企业负责社会责任事务的部门,其名称也各有不同,例如叫人权部、评估部,或者就叫社会责任部,等等。虽然名称各不相同,这些部门成立的目的却基本相同:确保供应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当然,正如世间其他一切事物一样,并不需要太多差异就能使得彼此各具特色,更何况不同企业赋予这个部门的功能(职责)相差甚远,例如,一部分企业设立的社会责任部门仅仅负责审核,一部分却还负责与供应商的协作;一部分肩负了对外企业形象宣传及改善企业对外关系的任务,一部分却仅仅需要处理一些文书工作而已。甚至,哪怕这些部门可能执行着同一标准,却依然会有不同的表述和解说……如此种种,导致他们的对外形象存在着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差异——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社会责任审核这个行业充满了故事,为什么它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