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制
班制,即员工的工作时间安排,按照《劳动法》以及《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企业可以自主灵活安排员工的班制,按照生产情况来合理安排员工的上下班时间以及每周的休息时间。
最常见的班制是一班制(或者单班制),一天8个小时(一般上午4个小时,下午4个小时)。例如,早上8点上班到12点下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从1点上班到5点下班,整整8个小时。许多工厂会结合当地人的作息习惯来安排上下班时间,好让员工能够兼顾上班以外的其他方面,例如,有些地方的员工需要煮中饭给上学的小孩吃,工厂可能就会把上午上班的时间提早到7点半,这样,员工在11点半下班,就赶得及回家煮饭;有的工厂本身不提供宿舍和食堂,那么中午的午休时间可能就相对长一些,例如从12点休息到2点钟。
有相当一部分工厂按照生产任务采用两班制或多班制。例如,前段工序员工7点半上班;15分钟后,中段工序员工上班;再隔15分钟,后段员工上班;下班时,各工序员工按上班的先后顺序错开下班。如此一来,既能够充分利用员工工时,同时又有助于缓解食堂拥挤情况、避免员工打饭时产生摩擦。
此外,还有少部分工厂固定采用倒班制度。其实,倒班制度由来已久:按《东周列国志》,孙叔敖将楚王的两广亲兵分为两班倒,右广管丑寅卯辰巳五时、左广管午未申酉戌五时;再加上内宫,专主亥子两时;一共是三个班次。
在追求24小时都要有产量的工厂里,倒班是普遍的现象,尤其在一些使用较多机器的工厂,为了充分利用机器的产能,许多员工被安排两班倒,白天一个班上足12小时,晚上另一个班同样是12小时;在12小时内,只有在加料或者机器故障的时候,员工才能获得休息。目前只有少数一部份工厂有充沛的人手来安排三班倒,即每个班次各8小时。由于夜班生产打乱了人的正常生活规律,上夜班容易疲劳,影响员工身体健康。因此,不能固定地由一些员工长期地上夜班,应定期轮换班次。
虽然法律给予了工厂灵活安排班制的主动权,但却不意味着工厂就一定可以把班制都安排得合理。例如,为了赶货,工厂只提供半个小时的晚餐时间,5点下班后,5点半就安排员工加班,使得员工晚饭吃得匆匆忙忙;有的工厂生产脱节,前段工序拼命在赶货,后段工序几乎无事可做却仍然在上班;有的班制还会影响到员工休息,例如,A部门的员工两班倒,B部门的员工只上白班,但是两个部门的员工都住在同一楼层,导致上下班期间,员工互相影响、睡眠不足。以上其实都是可以迅速改善的地方,而且几乎不会增加厂方成本,就能够给工厂带来不一样的面貌……
……
|